地球上的水,僅有0.025%是可用的淡水資源,而水和能源之間的關係又是緊密關聯且高度相互依存的,因為能源生產和傳輸需要利用水資源,特別是水力發電,核能和火力發電,水和蒸氣扮演了驅動發電的角色;相反的,水資源也需要能源,全球能源發電約8%是用於抽水、處理水和輸送水資源到各用戶中。
地球上的水,僅有0.025%是可用的淡水資源,而水和能源之間的關係又是緊密關聯且高度相互依存的,因為能源生產和傳輸需要利用水資源,特別是水力發電,核能和火力發電,水和蒸氣扮演了驅動發電的角色;相反的,水資源也需要能源,全球能源發電約8%是用於抽水、處理水和輸送水資源到各用戶中。
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的原理是類似的,都是將水加熱使其變成蒸氣,再推動汽輪機與發電機來發電,最後再透過相類似的冷卻系統來處理水,因此火力發電也是一種很耗費水資源的發電方式。兩種方電方式的不同在於一開始加熱的方式,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分裂反應所產生的熱能來加熱,而火力發電則是利用燃燒煤、天然氣、重油或輕油來加熱...
全球各項能源產出有90%都亟需要使用水資源,同樣的,汽油和石油都與水資源的使用緊密相關;我們的各項交通都非常需要石油的產物,但原油精煉的過程需使用大量的水資源,根據估計,在美國,每天將近有38億~76億公升的水資源用於原油的精煉,藉以提煉出30億公升的石油產物。
Hoekstra 在 2002年提出了水足跡'的概念,此後,在整個產品供應鏈中考慮用水的觀點引起了極大關注。水足跡是一種衡量用水的指標,不僅包括消費者或者生產者的直接用水,同時也包括間接用水,可以看做水資源佔用的綜合評價指標。
一種產品的水足跡是指,用於生產該產品的整個生產供應鏈中的用水量總和,它是一個多面向的指標,呈現出消耗的水量、水源類型以及污染量和污染類型的。
地球上的水有97.5%是海水,2.5%是淡水;而2.5%淡水中,有70%冰凍於極地的冰冠中,剩下近30%位於地底下,不易開發,僅有少於1%是可供給人類使用。簡而言之,所有的水中只有0.025%左右才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水資源,由此可見水資源是非常稀少珍貴的。
水足跡評估是一個分析工具,可以説明瞭解人類活動和產品對水資源短缺和汙染造成的影響,並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藉以確保人類活動和產品對淡水的永續利用。作為一種工具,水足跡評估主要是提供一種洞見,它並不告訴人們該做什麼,相反的,而是幫助人們理解能夠做什麼。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生產需要耗費大量的水,每天個人飲水量平均約2公升,但生產一公斤的榖物卻需要耗費1500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牛肉更需要耗費15000公升的水,了解食物的水足跡,幫助我們選擇適當的飲食習慣。
各種產品的製造過程都需要耗用水資源,不論是產品的材料或是包裝,再到運輸,無一不需水資源。然而,我們過度的消費,造成各項資源耗損,其中恰恰就包含了水資源,但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降雨情況漸趨不穩定,我們無法再無止盡的製造各種產品,因為這都代表了水資源的消耗,所以了解我們自己生活中各種耗用水資源的情況,才能針對水資源危機找到解決的方案。
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與氣候變遷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更將水資源問題列為未來全球危機之一。不過現今有8種創新科技發明,有望解決全球缺水危機...人們每年消耗約9兆立方公尺的水。隨著全球人口攀升,水資源將會越來越珍貴。已有數百萬人每天必須步行超過1英哩,才能蒐集到日常用水了。
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與氣候變遷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更將水資源問題列為未來全球危機之一。前文已介紹8種創新科技發明,其中水管抓漏軟體研發,值得自來水管漏水嚴重的台灣參考,接下來將詳細介紹這項發明。
「水與就業」是2016年的主題,主要係凸顯水資源與就業兩者具有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影響力:水對於人類生存、環境與經濟是最重要的,再者,有尊嚴的工作能夠提供人們收入,並且為社會與經濟的進步發展奠定基礎。
2015年初,我分享了一個視頻,在裡面,我飲用了以糞便製成的水。(我的評語是:它好喝極了。)如今這個製水機器─傑尼克全方位處理器(Janicki Omni Processor,簡稱JOP)設置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成為一項先驅計畫的一環。最終這項計劃將設法在貧窮國家挽救生命以及減少疾病的發生。
根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的最新研究,氣候變遷的衝擊以及水資源的相關變化,可能在2040至2069年間,導致全球逾60%發電廠產能降低。然而,採行提高電廠效能、更為彈性的適應措施,可望減輕下降。
1980年代末期,馬利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手,著手進行了一項供水點清點工作,完成名為馬利水資源管資訊系統(SIGMA)的資料庫。此一資料庫其後成為該國開發地下水資源重大計畫的基礎架構。最近一次供水點的清點在2001年至2003年間進行,並帶來去中央化,將水資源管理權力下放給區水利局(DRH)的結果。
聯合國蒐集了各行各業對自己的工作與水之間的觀察,我們的工作多半很難脫離水,不論是直接相關或是間接相關!本年度的主題亦是希望提醒大家多從這些行業中關注其勞動問題.
台灣連鎖茶飲店、咖啡店、連鎖速食店及便利商店等,每年供外帶使用的飲料杯,高達15億個!這些喝完就丟的飲料杯,創造出非常驚人的垃圾量,也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有些人以為紙杯比較環保,但其實市面上常見的飲料杯材質包括:紙杯、塑膠杯、保麗龍杯等,不管是哪種材質,只要不妥善回收處理,都會造成環境問題,尤其紙杯的製程還需要砍樹、耗水,產生大量碳足跡,實際上一點都不環保。
因為人類的開發,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地球的水資源正在快速減少,威脅我們的生存。台灣的水費低廉,對於用水常常沒什麼感覺,像是即將舉行的世界大學運動會,光一座游泳競賽標準池就要用掉2,500噸的水,也就是2,500,000公升,根據環保署統計,每人每天約消耗250公升的水,那麼一座世大運游泳池,就是一萬人的一日用水了。
每個學校都有個花園,但花園對於學校來說常常是個不小的負擔,因為資源的缺乏,維護花園的工作往往是志工和愛心家長幫忙,長假亦是如此;如果可以換個方式,用自給自足的概念,建立魚菜共生教室,不僅解決了資源缺乏的問題,更可以建立學生對於週遭環境的正向思考。
許多的智慧是超乎氣候模式和氣象預報之上。身為研究員,我們有時不免自問,官方的氣象預報是否真的對農夫既有的知識基礎和代代相傳的作法有很大的增益。一旦有了可以分享的研究結果,我們卻不知是否對我們打算服務的群體具有可信度或者能否產生鳴。
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少了水,要進行教育與開發都會有困難。摩洛哥的非政府組織針對當地的氣候與缺水問題,想出了了解決辦法,改造百年流傳的捕霧技術,造福了當地居民,對於Aït Baâmrane地區的人們來說,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吧!
許多企業領導人持續地將水資源危機評比為危及全球繁榮的要因之一。理由十分充足:這對人類與自然的影響顯著。肯亞的塔納河域缺水,已造成水力發電中止;相關產業於1999~2000年的損失總計超過20億美元。在201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阿巴拉契科拉海灘(Apalachicola Bay)因湧入海岸的淡水不足,導致牡蠣產量下降六成,並使整體貝類產業虧損44%。同年,巴基斯坦的巴丁縣缺水,有27,000公頃的農地無灌溉用水,影響農民上達10萬人。
據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越南河內科技大學研究顯示,東南亞大規模的超抽地下水,造成河水透過受砷污染的河床流向地下含水層,導致水源砷含量超過安全標準的100倍。
古文明瑪雅時代於西元九世紀滅亡時,必定經歷了驚世之變。在極短的時間內,這個先進的中美洲文明從繁榮走向崩解—他們的人口迅速減少、而瑪雅人在尤加坦半島等地興建的歷史性石建物,也於該時期停止建造。直至今日,瑪雅文明滅絕的原因仍是個爭論不休的議題。現在,維也納科技大學(TU Wien)的模擬演算結果可能找到了解答:瑪雅人在饑荒時立功的灌溉技術,很可能讓他們的社會在大難臨頭時,無力應對。
今日,16億人口生活在需求超出供應的缺水國家—而這人數很有可能在20年內倍增。當經濟與人口持續成長,對水的需求也同步增長。水不僅是人類生存的要件,也是農作物成長的必要條件—這也意味著減少供水將有損經濟成長。世界銀行全球用水部門近期的評估報告《枯本竭源:氣候變遷、水和經濟》一文指出:有些地區將在2050年見證經濟因各樣的缺水問題衰退,其衰退程度可高達GDP的6%。
農業的核心就要是創新。過去這一個世紀,農業科技持續創新。過去農民餵飽的人口不到20億,如今則餵養了超過70億的人口。然而,當食物的需求持續上升,土地的供應力已經瀕臨極限,糧食的收成只勉強跟上人口的增加速度。世界需要農民跨越下一個關卡。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算,全球農業必須在2050年增加六成的產量。
假如,去年12月在巴黎氣候協議(COP21)所有遏止溫室氣體的請願,皆在本世紀結束前有效執行,主要「糧產地區」的主食作物與世界人口賴以為生的供水仍有不足的風險。以上是麻省理工學院全球變遷之科學與政策聯合計畫(MIT Joint Program on the Science and Policy of Global Change)的研究員在該計畫的著名刊物《2016糧食、水、能源,與氣候展望報告》所得的結論。該刊物探討的觸角現已延伸至全球農業與水資源的變遷。
由於循環經濟與高效資源經濟的概念逐漸被社會接納,城市計畫者現在除了關切「人類排泄物」的清潔成本之外,也常思索這些「垃圾」值多少錢。作為我們「永續衛生行動計畫」的一部份,我們發明了一個工具,幫助城市計畫者了解有效重複利用各樣有機垃圾的可得利益。
2015州法驅使國家水資源控制委員會著手設計州政府援助,服務需要協助支付水費的個人與家庭。水費專家表示,按此州議會決議,加州將於2018年2月1日成為第一個使用州政府基金補助貧民戶用水的州。
布吉納法索即便氣候乾燥、國民GDP於全世界的排名倒數、近年來政治動盪不安,國家首都卻幾乎家家戶戶皆享有自來水。掌管首都瓦加杜古市和其他城市區域供水與廢水服務的國家水利與衛生辦公室(ONEA),幾乎全天候供應94%的用水。
當飛機航行進喜馬拉雅山脈拉達克王國的前首都列城時,與其說是在印度境內落地,更像是降落在月球表面。地表粗獷、有如山巒綿延的岩層質樸美麗、並因高緯度與寒冷的沙漠氣候極其乾燥。我們代表護水聯盟(Waterkeeper Alliance)被差派至拉達克,該國際組織致力於維護乾淨的水資源與社區健康。我們被派去訓練新加入聯盟的喜馬拉雅冰河水質守護組織與其它20個相關的組織如何測試水質,並有效為水發聲。這些組織中多數是佛教僧人。
根據國際水管理研究所(IWMI)的調查,若在薩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開發「極具」潛能的地下水灌溉,可為環境永續經營、農業產能與促進社會平等帶來三贏。該研究報告本週於英國國會跨黨派農糧發展委員會(APPG)中發表。目前,非洲僅有百分之一的農業用地使用地下水灌溉,IWMI的專家與該委員會中其他專家指出,這代表小農水資源管理最佳化有極大的改善空間。
在馬拉威的內陸地區,有280萬的馬拉威人—也就是該國將近百分之二十的人口—面臨糧食危機。當馬拉威的乾旱越發嚴重,需要扶助的民眾預計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到幾年間增加。因著水患與乾旱,接連兩年收成不佳的狀態使得上百萬非洲南部民眾的飲食有賴接濟。
喜馬拉雅部分山區因氣候持續暖化,許多冰河正在縮減。隨著這些冰河消融,冰河湖數量也隨之增長,其威脅已幾近臨界點。截至2010年,喜馬拉雅山區裡超過8000座的湖泊中,就有200座以上被納入「冰湖潰決洪水」(GLOF) 的潛在黑名單。
讓我們不要忘記在這之上最嚴重的威脅:海平面上升對許多島嶼國家來說是生存危機。在最糟的情況下,海平面可能會在本世紀末前上升98公分,許多環狀珊瑚礁島國(如馬爾地夫、吉里巴斯共和國、馬紹爾群島與吐瓦魯群島)皆將在危機處理與生存戰中載沈載浮。
當我們談到廢水,我們所有人都是浪費者,每一次使用水時,我們產生了廢水,並且我們讓80%的水流到排水溝,而不是重新再利用,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盡可能的減量用水及重複利用廢水!
城市擴展大開了累積廢料與廢水的大門。起先,各城還有能力控制透過排水管流通的水,但情況正在轉變。今日的廢水夾雜了大量的砂礫,而且汙染程度比起過往嚴重許多。水資源仍然是今日地球最珍貴的物質,因此關乎如何處理廢水的重大變革也就顯得更加勢在必行。
桑傑‧阿薩伐勒一家人早晨忙碌地踩著腳踏車—不為健身,雖然強身健體可能也是附加價值之一。踩腳踏車替他們位於印度浦那市卡芙俄德地區(Kothrud, Pune)的花園抽取了超過600公升的水,因為阿薩伐勒找到了一個回收自家洗澡水的辦法,安裝了一台腳踏車做為自宅過濾池的動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