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世界水資源日站長
Hoekstra 在 2002年提出了水足跡'的概念,此後,在整個產品供應鏈中考慮用水的觀點引起了極大關注。水足跡是一種衡量用水的指標,不僅包括消費者或者生產者的直接用水,同時也包括間接用水,可以看做水資源佔用的綜合評價指標。
一種產品的水足跡是指,用於生產該產品的整個生產供應鏈中的用水量總和,它是一個多面向的指標,呈現出消耗的水量、水源類型以及污染量和污染類型的。
水足跡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詳述了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藍水足跡是指產品在其供應鏈中對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的消耗;『消耗』是指流域內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損失,當水蒸發、回流到流域外、流入大海或者納入產品中時,便產生了水的損失。
綠水足跡是指對綠水(不會成為徑流的雨水)資源的消耗,灰水足跡則是與污染有關的指標,是以自然環境的濃度和現有環境的水質標準為基準,將一定的污染物吸收負載所需的淡水體積,即是灰水足跡。
作為一種衡量『用水』的指標,水足跡和傳統的取水指標具有以下三個不同:
l 水足跡不包括返回到取水所在流域的藍水
l 水足跡包括藍水、綠水和灰水
l 水足跡包括直接用水和間接用水
水足跡為理解消費者和生產者與淡水系統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更加合理和寬廣的角度。水足跡是水消耗和水污染的體積衡量指標,而不是水消耗和水污染對當地環境影響程度的衡量指標。特定量的水消耗和水污染對當地環境的影響,取決於當地水源系統的脆弱性及使用此水系統的消費者和生產者數量,大致上來說,水足跡的計算,為人類各種活動對水資源的佔用,提供了明確的時空資訊。
部分翻譯自The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