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鳥?黃玉玲《濕地鳥餐廳》為孩子留住濕地的面貌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Thursday, 27 October 2016 14:27
Hits: 2162

 

作者:林詩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執行)

綠繪本,在充滿想像力的圖畫國度中,我們和孩子一同感受環境的美麗與哀愁。但藏在繪本背後,作者是不是還有什麼想要說?環境通訊網2015年推出「與節日相繪」專欄後,好評不斷,許多讀者都希望能更深入了解繪本的故事。這次環境通訊網派出綠繪本特派員,讓我們能進一步走入作者的世界,由他們親自說繪本,以及與環境,與靈感相遇的故事......

「親眼見到的美好,會讓人想將其保留著,但現在的孩子們所見到的世界,已經跟過往大不相同了。」

從小在田野間玩耍長大的黃玉玲老師,擔任國小自然科教師多年,在有了小孩後,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的回憶,於是帶著孩子參加了許多親子野觀的活動,自己也多接觸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夥伴。

《濕地鳥餐廳》作者黃玉玲,現為關渡自然公園志工。攝影:林詩盈。

創作──用故事帶孩子認識自然

她喜歡說故事給孩子聽,利用繪本作為題材,帶孩子們認識大自然。在參加了許多戶外觀察的活動後,為了將臺灣真實的生態現象介紹給孩子,她開始創作繪本,希望將自然界的美妙驚奇帶到孩子們的眼前。

《濕地鳥餐廳》是她的眾多創作之一。濕地是有水的地方,臺灣無論是沿海潮間帶、沼澤、湖泊…等,都是濕地,人依水而居,其他生物亦然,因此以《濕地鳥餐廳》為名,希望能將各濕地面貌以及不同鳥類的食性介紹給讀者。訪談當天,她將繪本原稿帶來,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因為發現繪本中沒畫入溪流,作為其中一個餐廳,她後來另外補上了臺灣溪流的跨頁圖,其中畫上翠鳥(魚狗〉:尖尖的嘴喙,藍綠色的羽翼,還有橘紅色的胸腹,一雄一雌分別在溪流上覓食。

繪本《濕地鳥餐廳》與黃玉玲追加的餐廳:溪流。攝影:林詩盈。

與生活越近 越容易引起孩子共鳴

除了在課堂上將自然界中的奧妙故事說給孩子們聽外,黃玉玲在擔任關渡自然公園志工時,也會利用自己創作的繪本為題材帶孩子們來認識生態環境。像引導《濕地鳥餐廳》時,她會先問孩子們吃飯時會用到哪些餐具?孩子們多回答:有筷子、湯匙還有叉子。這時她會再追問孩子們:「那如果有動物是筷子或湯匙就長在嘴吧上,這樣吃飯會不會比較方便呢?」這引發了孩子們的好奇,接著便依鳥兒不同的嘴喙形狀,分別讓孩子們想想這樣的嘴喙是適合吃什麼樣的食物。

黃玉玲的每本繪本都是以臺灣自然生態為主題。除了《濕地鳥餐廳》外,她近期完成的一本新作是《小燕子》。為什麼是以家燕為主角呢?她說因為平常很容易看到燕子,對於常見的生物,我們卻有時反而不知道牠們的故事,而且用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素材,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小燕子》與黃玉玲的其他作品。攝影:林詩盈。

在《小燕子》這本繪本中,從小燕子們破卵而出後,燕爸爸、燕媽媽教小燕子們飛行、捕食。每年八月中下旬時,在五股濕地就會看到成群的燕子們在這練習飛行,為南返做準備。看過那滿滿都是燕子飛翔的天空,她便希望將這畫面也畫入繪本中。在每頁場景裡,她還依時序畫上了其他臺灣原生種的樹木及鳥兒,其中點出候鳥和留鳥的差別,並在對話中帶出燕子南返過冬的理由。在南返路程中,有些燕子會因體力不支或氣候不佳的緣故而中途死亡,對於是否要安排這一段情節,她也和其他志工討論許久,最後在故事中安排了小燕子的媽媽喪生,隱含了愛與勇氣,並融入生命教育。

落實環境教育 了解自己也屬於大自然

為什麼會覺得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是重要的呢?或許向自然科老師詢問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多餘,不過老師不光是帶著自己的孩子走進自然,也將大自然帶入教學情境中。

「對於自然,不能用人類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動植物有他們適應自然的演化跟方法,應該要讓孩子們認識世界更多的真實面貌。」黃玉玲說。這個世界不僅僅是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其他生物棲息的環境,人類大多侷限於自己的生活及習慣,而漸漸地忽略了這片土地上其他的生物,使得人變得「不自然」,忘記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她希望可以從小孩還小時,以故事的方式來落實環境教育,潛移默化的讓孩子發現世界的美好 ,大自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雖然看不到立即性的影響,但孩子會開始細細觀察周遭的事物,對週遭事物會有更多的關切,體會生物界生存的故事,培養更廣闊的眼光。

環境教育時事 世界濕地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公民看法 綠繪本 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

文章類型:

親子


Read full article on 環境通訊網



Powered by Steuernachrich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