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市場導向的永續水資源經營

Category: 2016年 Created: Friday, 07 October 2016 21:48
Hits: 3142

譯者:華文版世界水資源日團隊

2016 08 23 1471975293 9660415 tnc 75635546 preview cropped thumb

21世紀可能將是歷史性的一刻:地球的自然資源極有可能在本世紀面臨極限。即便科技於上個世紀不斷創新,自然資源—淡水與森林、健康的土壤與漁業—仍是人類賴以為生的要件,供應人們食物、水源,與能源。全球人口預計在2050年突破百億,這些自然資源也將面臨耗盡的危機。為了今日的運用與明日的需求,我們必須按目前有限的資源,改變現今的管理方式。

好消息:若我們願意改變,地球的自然資本將足以供應現今的人類及其後代子孫。自然資源管理危機的最佳案例,莫過於管理有限的水資源所面臨的挑戰。

全球經濟中,各行各業都與水習習相關。若無水可用,或沒有永續性的經營水資源,全球節節攀升的人口將無食物可供糊口、無衣物可供穿著,並且無遮風避雨之處所。我們的城市與社區也將無電力可用。相較於其他的自然資源,我們的日常生活更迫切需要水。然而,全球水資源的現況非常不樂觀。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中,有超過百分之三十被過度開發,並且即將耗盡—水庫與湖泊面臨枯竭、多數地下蓄水層已被抽乾、河川改道過度氾濫。氣候變遷使得情況更為惡化,從前我們可以預期雨水填補必要的供應用水,現在降雨量則不再可靠。

許多企業領導人持續地將水資源危機評比為危及全球繁榮的要因之一。理由十分充足:這對人類與自然的影響顯著。肯亞的塔納河域缺水,已造成水力發電中止;相關產業於1999~2000年的損失總計超過20億美元。在201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阿巴拉契科拉海灘(Apalachicola Bay)因湧入海岸的淡水不足,導致牡蠣產量下降六成,並使整體貝類產業虧損44%。同年,巴基斯坦的巴丁縣缺水,有27,000公頃的農地無灌溉用水,影響農民上達10萬人。

過去,多數國家面對缺水的因應之道,不外乎是興建更多的水庫以利儲水、挖更多條渠道疏通水源,或鑿更深的井直通深層的地下蓄水層。未來,我們可能無法再單靠大興土木來應付這樣的挑戰。不只工程費用將會過高,很多地方將根本無水可儲、無流可通,無井可鑿。

自然保育協會最新一期的報告《共享水源:利用水市場和投資影響力促進永續發展》一文顯示,有另一條活路可走:透過有效管理水市場,控制供水權,將使我們的決策更有效率與生產力。透過利用水市場,我們可以將水導回原處,並同時增進農業灌溉的生產力、供應城市的用水。


現今,至少有37個缺水國家基於水權建立了水分配系統。這代表個別用水戶有權享有定量的水資源,並可以將此權轉賣給有興趣的買家。當市場為水的價值標價,握有供水權的人就會有動力儲水,以販賣多餘的用水。搭配良好的建設與法規,這種交易即可促進儲水、拓展可利用的水資源、改善生產力與配置效益,並改進對用水的督責。

以加州聖地牙哥市(San Diego, California)為例。在2003年,加州為了將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水分配至其他州,降低了加州自該河擷取的水量。為因應此政策,聖地牙哥的水利主管機關與該州最大的灌溉區簽訂了一個開創性的共享水源協議:付錢讓農民省水。每年按協議支付給農民的款項超過六千萬美元,省下來的水則被疏通至都會區。

但這樣的論點有個重大的缺失。當市場為商業與大眾用水提供出路、調度有限的資源,誰來替自然環境覓得生路?

上述報告顯示,其中一個做法是利用創意的影響力投資1方案(creative impact investment solutions),如共享水源投資夥伴計畫(Water Sharing Investment Partnerships/WSIP). WSIP是從自然保育協會發展出來的概念,其設立目的為策略性的於特定河川與湖泊流域促進水權交易。個別的WSIP企劃會在既有的水市場中,利用投資者的資金與其他收入取得用水權;接著,這些用水權即可被重新配置,有些回歸自然,有些則被販賣或租賃給需要更多供水的使用者。一個完善的商業平衡策略可確保WSIP將獲利回饋投資者,同時讓水資源也回歸自然。

在2015年,自然保育協會在地球最乾旱的角落之一—澳洲啟動第一個WSIP企劃—墨累達令流域水源平衡基金(Murray-Darling Basin Balanced Water Fund)。該基金旨在改善農務供水的穩定性,並同時將水引回乾枯的濕地。此循環機制可作為其他缺水地區的典範。今日在缺水地區裡,有超過90%的水是用於農業灌溉。如果要在2050年滿足一百億人口的需求,我們必須提高食物的生產力,並同時凍結農業的水足跡2 。如前所述,本報告顯示利用水市場的前景看好。

如欲傾囊相助,WSIPs每年可動用134億美元的交易金來重置水源,這相當於3310億的標的資產。全球水區—包含地方公用系統—全球年度經費約為5000億美元。相較之下,這意義重大。未來自然與人類的確可以共存共榮,但人類需求當如何滿足,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皆須有關鍵性的轉變。透過解決全球當前重大的自然危機—例如關於農業的成長足跡與缺水等迎面而來的重要挑戰,我們可以提出見解、示範投資自然的方法,協助打造一個更健康、富裕、宜居的世界。

1影響力投資是指,旨在產生積極的社會與環境影響,並伴隨一定財務回報的投資方法。影響力投資可以投資於企業、社會機構或基金,並同時發生在發展中市場與發達市場。可以說是一種義利並舉、公益與商業相融合的投資。

2水足跡是一種衡量用水的指標,不僅包括消費者或者生產者的直接用水,同時也包括間接用水,可以看做水資源佔用的綜合評價指標。 

資料與圖片來源:http://www.huffingtonpost.com/giulio-boccaletti/driving-sustainable-water_b_1165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