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貞寧
在這地球上,我們每天都需要水,也需要食物,但是乾淨的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年水資源日的主題,就從水與食物之間的關係開始,帶領我們了解自己平日飲食所帶來的「消耗」。
『水』是任何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水來種植蘋果,同樣的,也需要水來製造一包薯片;而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水量,根據我們所處的地方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各個地方的氣候和農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生產過程的改善,來降低水資源的耗損,另外,在食物的需求方面,也是每一個人可以改善的方向;因此,以下提供在生產過程中,各種常見食物所踏出的水足跡,讓我們趁機思考一下,目前的飲食習慣是否有可以調整的空間:
為了製造食物,水在田間蒸發消散被作物消耗掉,而不同的作物,水的需求量也不同;在不同地區,也會依據各地的生產力、和透過下雨或灌溉取得供水等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需水量,作物一旦收成,並且成為市場上的商品,隱含在其中的『水』,就從真正的水變成『虛擬』的水了。
資料來源:
http://www.unwater.org/worldwaterday/downloads/WWD2012_VW_FRIEZE.pdf
http://www.unwater.org/worldwaterday/downloads/WWD2012_VW_POST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