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環署審查大林慈濟醫院的第5次環差,修改放流水相關環評承諾,其中大腸桿菌群(CFU/100mL)一項,原核定限值為小於1個/mL,修改為1.0×105,兩者相差了10萬倍。院方表示,此為之前書件書寫上發生誤植,因此申請變更。目前大型醫院放流水標準為2×105,大林慈院提出該院歷年放流水大腸桿菌群約5×103~1.8×105之間,仍低於放流水標準。
審查小組對此變更無太大意見,僅強調需說明其不合理的「小於1個/mL」限值為書寫上的誤植,而非環評委員提出苛求所致,以免發生誤會。
除了大腸桿菌群的排放限值,大林慈院也提出變更廢水處理流程與醫療放棄物的清理方式。
大林慈院指出,該院污水排放每日最大放流量約1,610CMD,主要包含生活廢水的一般綜合性廢水與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水將進行半衰期處理,而一般綜合性廢水經生物固定床法、消毒劑處理後排入桃子腳溪。慈院評估,之後排入下游主流「三疊溪」的污水量約1.3%,三疊溪主要的大腸桿菌污染應來自蘆竹腳堤排入的畜牧業廢水,該院的貢獻度較小。
而大林慈院提出變更的廢水處理流程,包括加強曝氣設備功能、增加次氯酸鈉加藥機與餘氯測定器與增設過濾裝置,預料能提升處理效率,讓水質穩定性與消毒成效更好。
該院醫療廢棄物,經滅菌後焚化處理,每月約產生22.15公噸,此次變更先在院內進行分類,並進行回收再利用,約可減少7~10%的生物醫療廢棄物,也減少了戴奧辛與爐渣的產生。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