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源地設廠 四川彭州石化的荒謬環評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Thursday, 23 July 2015 11:48
Hits: 2049

 

作者:劉伊曼(原《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2015年中國環境報導獎《最佳調查報導獎》揭示了四川彭州地方政府不顧事實和民眾的環境利益,建設大型石化項目後騎虎難下的局面。

 

彭州石化。圖片來源:戴茂@自由微博

 

原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分管規劃環評的牟廣豐,8年前帶著一群專家來到四川省成都市北的彭州市,對四川石化基地的場址進行考查。「我一看那地方,怎麼能建化工廠呢?」牟廣豐告訴記者,「這不是開玩笑嗎。一是怎麼能建在江河源頭啊?二是怎麼能建在河灘地裡呢,那得付出多大成本啊!」

但地方政府把過環評當成一場硬仗來打,地方官員帶著「政治任務」長年累月泡在北京,俗稱「跑項目」。最終環保部還是「有條件」通過了彭州石化基地的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

2012年,一場反腐風暴旋即席捲成都市,多名曾經參與或者主導四川石化基地項目的官員落馬,這個項目似乎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有可能造成的污染疊加效應也尚不可知。

彭州大石化

在四川彭州,為何要建一個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早在198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西部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作出原油入川、建設四川乙烯及煉油工程的決策,以此填補四川和西南地區乙烯和煉油工業的空白,使西南地區工業結構得以轉型和升級。

四川省人大代表多次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設大型石化項目的議案。四川石化項目曾分別被國家納入「七五」、「八五」發展規劃及「九五」、「十五」擬建項目計劃。

成都市地處岷江和沱江流域中上游,所在的成都平原腹地因都江堰而成「天府之國」,但因地處四面環山的盆地中,風少雲多,污染物不易擴散,霧霾問題、水污染問題、功能性缺水等問題日益凸顯。

當時被選作化工項目備用地的那片河灘地,屬於彭州市隆豐鎮,恰好處於成都平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地帶。

原環保總局多位專家認為,不論是歷次的環評報告,還是環保部門多次的審查報告、通知、批復中,從未諱言彭州選址位於彭州市和成都市城區次主導風上風向的事實,也從未否認這個地方位於沱江上游沖積扇頂段的事實。而沱江下游產業集中,人口密集,已經沒有環境容量,彭州這個選址先天不足,不盡科學。

一位參與過彭州項目環評的官員告訴記者,弱勢而尷尬的環保部門已經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地方政府把過環評當成一場硬仗來打,地方官員帶著『政治任務』長年累月泡在北京,俗稱『跑項目』。你不管提什麼條件,他們都大包大攬承諾能做到。不管你提出存在什麼問題,政府都下文給政策措施,保證限期解決。只想先把批文拿到,完全不顧這些承諾有沒有辦法兌現。」

在他看來,彭州石化最惡劣的示範效果在於:如果這樣的選址都能建石化廠,那中國將沒有地方不可以建,環評終究淪為為決策者的工具。

但支持者強調的是煉油項目對成都和彭州的重要性,描繪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好圖景,對高科技、高投入的環保措施作了保證。比如,對於「煉油廠會不會污染地下水」的問題,四川省環科院高工劉永琪回答說,建設單位在嚴格的防滲措施基礎上製定了防滲技術規範,「可以確保不造成地下水污染。」

清華大學地下水專家劉翔告訴記者,石化廠的污染物滲漏不可避免,現有的技術做不到十全十美,地下水污染之後也基本無法根治。

在環評報告附件裡,對可能的危害有這樣的描述:「當石化基地發生最大可信事故時,產生的苯、硫化氫等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環境風險影響範圍最大可達21.2平方公里,需要緊急疏散人員可達13萬多人,包括可使居民產生嚴重中毒(致死半致死半徑內)的5.65萬人。」但在彭州市召開的環評聽證會上,沒有任何專家向民眾講述這一風險。

為什麼不能換個地方

「石化項目迄今為止已經投入300多個億。」石化基地管委會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在工程尚未完全結束,決算也還沒有出來的情況下,已知的石化基地環保投資已有約50個億。而根據最初的預算,環保投資是27.85734億元。

「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非得在彭州不可。」2013年2月28日,成都石化基地管理委員會投資服務處處長向東對記者說,「只知道是『戰略』需要。從環境角度考慮,另一備選場址金堂肯定優於彭州。」

向東說,彭州作為石化基地的選址,並不由四川省或者成都市來做主,也不由中石油做主,不為環保部的更換建議而改變,更輪不到縣一級的彭州來決定。而他所了解到的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員,都表達過「其實更願去金堂」的意見。如果搬去金堂,中石油花不了現在這麼多的環保投資。正因為非得在彭州不可,所以就不計代價上環保手段,超標准上措施。「只要國際國內能用的,都上。」

向東說:「環保部當時是強烈傾向金堂。但能夠讓環保部最終認可彭州選址,肯定有更充足的理由在裡頭。這個理由是我們沒有掌握的。」

原國家環保總局曾提出要進行場址比選論證。換句話說,這也是變相提出「這個選址有些不合適,能不能換個地方?」但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和地方政府均不願作出讓步,通過「承諾騰環境容量」等方式,為石化基地落地彭州製造理論支持。

「為什麼要選在彭州?我當時聽到的理由是,那塊地已經為發展工業留出來那麼長時間了,你要再不建,當地老百姓不干。」時任環保總局環評司司長,並經手簽發該項目環評批文的祝興祥告訴記者。

原環保總局對要在沱江流域建石化項目就很反對,因為沱江污染已經很嚴重,沒有環境容量。但是後來不斷談判,四川省政府為了治理沱江下了好幾個文件,承諾能把環境容量騰出來。

最後,經過專家團隊的反覆討論和爭吵,環保部「有條件」地通過了石化基地的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

但環境容量也並不是下文件、上措施就馬上能騰出來的。記者查閱成都市環保局公佈的日均空氣品質報告發現,至少從統計數字上看,即便是在彭州市的區縣范圍內,大氣容量不僅沒有騰出來,反而有些惡化。

2012年3月,成都市原環保局局長王文斌表示「彭州石化環評過程非常嚴格,建成後基本沒有什麼污染」之前,曾系統地向本刊記者講述了成都市目前面臨的空氣、水等方面的壓力。

王文斌說,成都的空氣擴散條件差,原本就要靠「洗天」來保證空氣達標率,也就是人工降雨,一年要進行五六十次。

2012年6月,王文斌因「抑鬱症」入院,9月去世。王文斌離世後不久,一場反腐風暴旋即席捲成都市,也重創了中石油,多名曾經參與或者主導四川石化基地項目的官員落馬。繼原成都工投老總戴曉明、原市委書記李春城、原中石油老總蔣潔敏等人陸續被調查之後,2013年10月,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低調換帥。

但這個案子,目前騎虎難下,不知將如何收場。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