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我的1度電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Monday, 20 July 2015 09:12
Hits: 1207

採訪、撰稿:林燕如;剪輯:陳忠峰

嘉義布袋,新岑國小內傳來陣陣鼓聲,我們順著鼓聲前進,發現一個更吸引人的目標物,是裝設在屋頂的小型垂直軸風車,這套設備把風化成電力,提供校園夜間照明使用,這些全是李泳宗親手打造......

小型垂直軸風車。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本業是修車師傅的李泳宗,原本對力學、物理一竅不通,因為看到能源危機,決定利用手邊現有的汽車零件,自己摸索,就這樣一頭栽入了風力發電的世界。

自家魚塭旁一字排開大大小小的風機,都是李泳宗一代又一代改良的成果,現在已經邁入第6代。一開始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大自然充滿許多變數,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西部沿海帶有鹹味的海風,容易讓鐵製品生鏽,直到他把扇葉換成玻璃纖維,才解決這個困擾。

李泳宗一頭栽入了風力發電的世界。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多年來,他發現風機不是越大越好,最重要的是效率,而最適合台灣發展的,是小型風機,除了具有景觀效果,還可以避免大型風機的爭議。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帶來充沛電能,風力大的時候,這台小風機,每個月可以替李泳宗省下大約3、4000元的電費。

不過要是在沒有風的地方呢?在電網不普及的偏遠山區,山谷間少了強風,還有陽光。

花蓮大同部落,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海拔有1000多公尺,是全台少數沒有道路抵達的原鄉部落,目前仍有15戶太魯閣族人,在這裡生活。陡峭的山路讓部落遠離塵囂,也讓電網無法佈設,因此也有人稱它為「黑暗部落」,唯一的電力來源,是族人辛苦背負上山的柴油。

電力來源依賴族人背負的柴油。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於是台南社大和部落居民共同討論,由台南社大募款,要在大同部落裝設1200瓦的太陽能板,作為部落基礎照明使用。為了替大同部落帶來光明,部落族人與台南社大的夥伴,扛著總重達2、300公斤的太陽能板及設備,上山安裝。

按下電燈開關的一霎那,部落從此有了不滅的光,也照亮了族人的笑容,未來的路看得更清晰。

大同部落不再等待政府給電,其他原鄉部落也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達不要核電、要綠能的意願,計畫推展部落能源自主。同時城市裡,一股公民發電力量也正在形成。

2009年台灣再生能源條例通過,給了20年保證電價的收購承諾,但民間發電意願還是不高。長期投身能源議題的胡湘玲和韋仁政,希望提升台灣再生能源的比例,結合十幾個民間團體,成立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要讓公民力量積沙成塔。

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有錢出錢、有屋頂出屋頂,一人一千瓦扮演的是媒合平台。讓沒地方安裝的,出錢當「股東」,有地方安裝的,出租屋頂當「房東」。從人均用電量1200瓦作為出發點,鼓勵每個人都負責產出自己使用的那份電力,讓收支平衡,未來就不需要蓋大型電廠。

在新店山上經營幼兒園的黃富承,認同一人一千瓦的理念,也參與計畫,提供自家屋頂成為「房東」之一,並且透過這項行動,對能源議題認識更多。這天,一人一千瓦的分享會在幼兒園召開,周遭鄰居、對能源有興趣的朋友,都來交流。

城市裡的電網四通八達,一座座屋頂都能是未來的發電基地,如果匯入台電的網絡,將會產生更多再生能源電力。

自主發電可以成功改變能源政策。攝影:陳忠峰、葉鎮中。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在屏東市區,社運人士洪輝祥從環境正義到能源正義,利用屋頂進行革命。屏東的陽光,有著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熱情,恰巧供應了無窮無盡的電力。洪輝祥所開設的有機餐廳,屋頂架設15千瓦太陽光電板,還不到半年,就已經發了超過一萬度的電。自己發電自己用,餐廳內有八成電力都來自屋頂陽光。洪輝祥認為,當國家能源被壟斷、大多都仰賴進口時,我們所使用的是不自由的能源,因此透過屋頂發電,讓國家能源主權自由,他稱為「自由屋頂」計畫。

現代社會的我們,很難脫離電力生活,我們跟電如此親密,但它從哪來?怎麼被製造出來的?為了讓更多人理解能源,李泳宗設計一台能源教育體驗車,結合多樣化的發電方式,讓民眾實際體驗,用輕鬆的方式去認識能源,因為當我們不重視能源,就會毫無限制的使用,而最有效的能源,來自於節能。

台灣能源有九成仰賴進口,比糧食自給率還要低,這些人用自己的方式證明每個人都有機會作到自主發電,當一度電小革命在各地發揚光大,總有一天,會成功改變能源政策的大行動。

※本文轉載自我們的島【拿回我的一度電】
07/20(一) 22:00首播
07/25(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我們的島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