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生質燃油 印尼廣種棕櫚毀森林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Wednesday, 10 June 2015 10:44
Hits: 1014

作者:Nithin Coca;翻譯:Marcie;審校:黃靖文

繼去年底印尼降低石油補貼,上個月底印尼政府又宣布新政策,將對生質能源提供每公升4000印尼盾(約新台幣9元)的補貼,經費來源為出口粗棕櫚油(crude palm oil,CPO)每桶50美元的關稅。

「印尼種太多(棕櫚樹)了。」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副會長Dave McLaughlin說:「因為供過於求,所以現在價格正處於6年來新低。」

CIFOR
印尼一名棕櫚油工人正在釣魚。圖片來源:CIFOR。(CC BY-NC-ND 2.0)

補貼加碼放送 鼓勵森林砍伐

棕櫚樹並非印尼或東南亞地區的原生植物,而是西方殖民時代從西非熱帶地區運到印尼群島上種植。自1970年代起廣植棕櫚樹,當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各國不得不另覓石油之外的能源。起初,棕櫚油是公認的環保一大利多,可以讓世界慢慢脫離對高污染化石燃油的依賴。

生質燃油主要由棕櫚油提煉而成,印尼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及出口國。目前印尼正培育1千萬公頃的棕櫚樹,每年生產3千萬桶的粗棕櫚油,準備出口中國大陸、印度、歐洲,只留一小部分供應內需。

印尼規劃透過鼓勵生質能源內需,提高國內棕櫚油使用量,這除了彌補國際需求量不足的問題外,也可能導致國內面臨消失危機的森林遭到砍伐、增加印尼的碳足跡、讓印尼經濟變得更依賴單一作物。

新的補貼計畫可大幅提高內需,彌補因全球油價下滑造成的棕櫚油收益減損。需求量未來會更低,因為愈來愈多國家與企業紛紛對棕櫚油實施更嚴格的森林砍伐及倫理標準。

誘因不當 森林濫伐是後果

其實,6月起實施的生質能源補貼只是近期大規模補貼項目之一。

2000年以前,棕櫚油只不過是全球能源的小角色。隨著歐洲及美國分別對生質能源及非氫化油的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國大陸與印度對食用油的需求量增加,連帶使得棕櫚樹的栽種面積迅速擴大,侵吞印尼(及鄰國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棕櫚油供應量成長有部分原因是全球需求量增加,但絕大部分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印尼政府視棕櫚油為國家一大搖錢樹而大力推廣。

根據總部設在倫敦的海外發展協會(ODI)的近期報告,這些補貼降低了種植棕櫚樹、破壞森林等門檻,進而破壞能源市場的正常運作。ODI氣候與能源計畫研究員Will McFarlane表示,「缺乏適當規劃,也沒有好好評估適合生產棕櫚油的地點,就試圖提振國內棕櫚油產業,提供民眾種植更多棕櫚樹的誘因,最後一定會變成森林濫伐。」

ODI表示,鼓勵砍伐行為(主要是林木伐運與棕櫚油)的補貼所得到的政府資助款,大過於聯合國REDD+計畫提供的森林保育金,兩者金額相差165倍之多。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普遍認為棕櫚油為一種環境危害。世界各地的環保運動紛紛強迫聯合利華、家樂氏、萊雅、新加坡春金集團(Musim Mas)等企業公開聲明自己的產品供應鏈不濫伐森林。目前已有96%大型棕櫚油經銷商承諾不進行森林砍伐,比例驚人。

假能源安全之名 行主導市場之實

印尼棕櫚油內需只佔了粗棕櫚油3千萬噸年產量的一小部分,主要供應煮菜用的食用油。於是,生質燃油的計畫出現了。印尼能源部對生質燃油的計畫似乎很有野心:預計在明年以前生產350萬噸,比2014年生產的170萬噸多一倍。但也別忘了,印尼全國人口2億4千萬,能源需求正快速成長。去年,印尼每日進口69萬噸的原油,而且進口量逐年增加6.6%。

因此雖然補貼的理由是為了實現能源安全,但許多專家認為生質能源對印尼中短程的能源消耗量影響不大。「沒有哪一種能源是萬靈丹」Obidzinski 說。

印尼的石油補貼常被批評助長低效率,去年印尼政府宣布終止石油補貼,被視為是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帶領國家邁向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開端。藉著增加棕櫚油的內需,並把印尼的粗棕櫚油留在國內,棕櫚油種植者及企業便可主導市場。McFarlane說。「把更多需求移到國內,印尼就可以更確實掌控棕櫚油的產量及價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