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綠黨成員、反核運動者則分享作為鈾原料輸出國的民間現況。
Selenge Lkhagvajav指出,蒙古有94%的出口是仰賴礦產,其中以核子用途為主的鈾礦,主要蘊藏在東部。為了發掘鈾礦,70%的國土都探勘過,估計蘊藏量達150萬公噸,是全球第十大鈾原料國。
鈾礦開採對蒙古人並非新鮮事,前蘇聯在蒙古的勢力雖已式微,但開採過程留下的輻射汙染,至今仍未清除,也無專家監測輻射污染值是否達到危險級,某些地區後來還建了住宅、甚至幼兒園。
蒙古國會在2009年10月16日通過《核能法》,將鈾礦開採與核能發展法制化,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蒙古境內的鈾礦有13家外資獲得特許,特許範圍最大的是法國核工公司阿海琺(Areva)。該公司採用深層技術進行開採,改變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甚至放牧牛羊都受到很大傷害,產生許多畸形動物,也造成蒙古婦女的產下畸形兒。這些都是蒙古人付出的代價。
Lkhagvajav說,在蒙古政府有所謂的專家組織,宣稱每一兩年會採樣送到國外檢驗,總理也向大眾保證,卻無法說明為何這些地區會有這麼多畸形兒。
另外,2011年蒙古政府同意接收台、日、韓核廢料送往戈壁掩埋的消息曝光後,引起廣泛矚目,蒙古綠黨與民眾每日上街抗議,媒體也持續跟進報導,讓民眾關注到核廢料危害,最後總理發布命令中止計畫。
但Lkhagvajav批評,此後政府持續強力「洗腦」記者,招待記者到法國、哈薩克,影響記者寫出擁核文章;媒體也開始譴責反核的公民力量,甚至說反核團體是在勒索政府、指稱這些團體不專業、不科學;同時一面透過媒體強力放送「放射醫療技術有助於改善牲口健康...我們每天都持續暴露在太陽核子反應所發送的輻射之下,所以不要擔心輻射的汙染...能擁有鈾礦是蒙古人最幸福的地方」等宣傳。
氣候、地質條件衝擊大 菲代表:核電一點也不適合我們
菲律賓天主教神父Fr. Fernando Loreto為菲律賓非核運動的發起人。他表示,由於天災(聖嬰現象、洋流迴流改變等造成之極端氣候所致)及發電設備機組老舊的關係,長期以來菲律賓面臨電力短缺、各區輪流停電的問題。政府藉此威脅人民興建更多核電廠,以獲得穩定能源。
然而,Fr. Fernando Loreto揭露,菲律賓的再生能源足以提供2500百萬瓦的發電量,政府卻刻意忽略再生能源。2007~2011年,菲律賓再生能源發電僅成長0.6%,目前國內電力也僅有11.8%是利用再生能源發電。
Fr. Fernando Loreto表示,菲律賓地質特性受災風險高,科學家認為,未來幾年,全球氣候變遷將對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菲律賓地質及氣象廳副主任亦認為,聖嬰現象使菲律賓的極端氣候密集且強烈地出現,若發生核災,將造成人命及財產的嚴重損失,反會重挫經濟發展。對此,Fr. Fernando Loreto認為,菲律賓如此不利的先天條件和後天趨勢,實在不適合發展核電。
最後,Fr. Fernando Loreto提出,核能並不乾淨,更不是便宜的能源。以位於菲律賓莫蓉(Morong Ecozone Inc.)的巴丹核電廠為例,原定蓋廠經費為6億,最後卻花了23億才完成;此外,菲律賓政府避而不談核廢料問題。
Fr. Fernando Loreto認為,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外部(環境)成本,核電都造成菲律賓人民及後代子孫非常龐大且沉重的負擔。
核廢何處去? 印度政府:「30年內不必擔心!」
前陣子曾來台、印度反核武及和平組織的Kumar Sundaram Pathak表示,印度政府持續向美國、俄羅斯等國購買核子反應爐、向澳洲購買燃料,不斷向印度民眾強調這是很划算的買賣,卻從未提及印度國內使用核能的情況與比重。
事實上,目前印度核能發電只占國內電力不到3%,政府卻不顧國人抗議,積極擴充核電設備。此外,印度目前有20個核反應爐,卻沒有半個正式的核廢料儲存場,核廢料直接就地儲存。政府從未考量核廢料去處,並向人民宣稱:「30年內不必擔心核廢問題!」
除了核廢汙染,核能政策制定過程不透明也是一大弊病。Kumar Sundaram Pathak強調,由於決策機制不透明,政府可規避許多責任,卻將後果加諸人民身上。
因此,印度的反核陣線已經形成,許多草根團體也陸續出現,投入各樣反核運動。Kumar Sundaram Pathak表示,反核活動的抗議十分和平,政府鎮壓的手段卻愈來愈強烈,並羅織叛國、製造叛亂等罪名,逮捕反核份子,並宣稱他們危害印度經濟,意圖製造對立。
談及國內能源問題,土耳其電機工程師Sabahat Aslan指出,土耳其相當依賴進口能源,其擁有歐洲國家中最高的電價,因此,政府想發展核能,以降低國內對於進口能源的依賴。
然而Sabahat Aslan表示,2002~2010年,土耳其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反從60%成長到70%,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卻降低了,與政府當初的期望完全相反,發展核能並非解決能源依賴的答案。(系列報導一完。回上篇)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