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廢汙水中來自避孕藥丸的人造雌激素,會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長達數個世代之久。研究表示,許多出現在淡水環境中的人工雌激素汙染,甚至可能導致某些魚類族群永遠無法恢復正常。
因為氣候變遷及人口擴張,淡水生態系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氣候變遷使世上許多地方的降雨減少,淡水水系的流量也因而減少,同時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用水量和產生的廢汙水也越多,而處理過的下水道汙水排放至溪流,導致溪河中的汙水比例升高。
下水道汙水含混複雜的化學物質,其中也包括藥物,且無法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完全清除。這些化學物質包含來自節育藥品中的人工雌性激素,如乙炔動情激素(EE2)等,而這些雌激素對魚類繁殖力有不良影響。除了影響繁殖力,雌激素也可能透過其它機制降低族群量,如減少存活率,或是累積數代後才出現的不良反應。
研究中,實驗人員將胖頭鱥(Pimephales promelas)暴露在含有不同EE2濃度的環境中(濃度在3~11ng/L之間,是有廢汙水排放的溪河中常見的含量範圍),並觀察其對數個世代的胖頭鱥產生的影響。另外設有幾乎不含EE2的控制組,以及接近戶外自然值(無廢汙水排放)的補充對照組。
結果發現,EE2濃度每增加1ng/L時,雄胖頭鱥的死亡率就上昇1.7倍。在11ng/L的濃度下,所有的雄魚都無法存活超過126天;雌魚受的影響較小,死亡率是雄魚的一半。然而在野外未受汙染的正常狀況下,胖頭鱥的壽命大約是1至3年。
另外,不論將繁殖期的公魚及母魚(第一代)暴露在何種EE2濃度下,其產下的卵、胚胎及幼魚(第二代)數量都減少了。而早期接觸到EE2的第二代,成熟後幾乎無法產出卵或幼魚。就算在最低濃度下,並將第二代親魚在繁殖期前5個月就移到未受汙染的環境中,其成功產下的第三代子魚存活率仍會降低。
這項結果顯示,現今受廢汙水排放的溪河中的EE2含量,會影響胖頭鱥數個世代的繁殖率,進而擾亂族群的數量,並且可能永遠無法恢復正常。
研究人員說,雖然這是以北美物種為研究對象所得的結果,此結果仍和其他所有受到雌激素汙染,且具有高繁殖率及短生命週期特徵的魚種相關。
研究人員歸納,提升汙水處理廠清除雌激素之類汙染物的能力,也許可對生態環境有所貢獻。研究人員也提出幾個降低淡水生態中雌激素干擾的方法建議,包括保護未受汙染的棲地,以及維持各溪流河川之間的連通性。
【參考資料】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