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畜牧壞環境 良心牧業如何存續? 內蒙大漢來台取經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Monday, 22 December 2014 03:40
Hits: 1536
【2014兩岸永續環境經營交流】系列報導一
本報2014年12月22日宜蘭訊,洪郁婷報導

「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幅大草原景象長久存在於人們心中,如今卻正流逝改變。

集約畜牧壞環境 良心牧業如何存續? 內蒙大漢來台取經

集約式畜牧以合成飼料、各種生長激素快速育肥牛羊,以低廉的價格和傳統畜產競爭。畜產品質的好壞牧民們一眼便知,但是消費者無法判斷,承繼傳統自然放牧方法的牧民們遭遇了一場嚴苛的考驗。

22日在蘭陽平原上,出現一群蒙古大漢,他們是「永續環境經營交流團」成員,不遠千里從內蒙到台灣尋找傳統牧業的轉機。

「就是對環境好」 友善農業與傳統放牧不謀而合

怎麼讓優良畜產的價值被看見,讓堅守良心的傳統牧民得到合理的回饋?牧民們來到宜蘭的「倆佰甲」和「自然田」拜訪,尋找解答。

「如果不自己成為農夫,永遠找不到解法」。倆佰甲創辦人楊文全在3年前台大城鄉所博士班畢業後,呼朋引伴到深溝村開辦倆佰甲當農夫推廣友善農業,並分享自身經驗培育新手農夫。自然田的陳昌江則在5年前,有感於農藥使用對土地的傷害,從竹科新貴搖身一變成為自然農夫,以打工換宿募集農業幫手。

友善農業和自然農法都是不傷害土地的農業,使用有機資材取代除草劑、農藥、化肥,或是馴化作物使其在環境中自然成長。以蟲害為例,選擇低蟲害的品種,多樣化種植分散風險,不密集種植,在害蟲較少的季節裡種植以減少蟲害損失。

這和傳統的放牧方法,不謀而合。「錫林郭勒盟哈日高壁畜牧業合作社」負責人浩畢斯嘎拉圖指出,台灣和內蒙古雖然一農一牧,但同樣有人堅持著對環境好的傳統方法。

浩畢斯嘎拉圖說,相較於集約畜牧業,浩畢斯嘎拉圖合作社育出的羊種更適應草原環境,自然放牧的牲畜也不容易生病。傳統牧民依循季節變化,趕著牛羊在不同的草場間遷徙也和草原建立起共生共榮的關係。

集約畜牧壞環境 良心牧業如何存續? 內蒙大漢來台取經

不只是農夫 品牌行銷、生態旅遊一手抓

產量少、品質高又對環境友善農產如何在市場上立足?這是內蒙牧民最關心的課題。倆佰甲和自然田的農夫都不只是農夫,不僅要照顧作物,還要為農產建立品牌,從行銷到售後服務都要包辦,農暇還要紀錄並上傳作物的成長情況,將生產情形透明化讓消費者能夠買得安心。為了行銷農產,楊文全和陳昌江也發展休閒農業,規劃農田小旅行,讓消費者走進田裡,實際了解作物生長的環境,看見農產品的價值。

「烏拉特後旗紅駱駝協會」的雲生,非常認同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讓消費者認同產品的價值,願意付出比慣行農業更高但合理的價錢來購買農產品。同協會的阿騰烏拉也對契作和代耕概念很感興趣,他計畫著讓消費者在春天訂好他的羊,整個飼養過程都公開在網路上,到了秋天消費者就能放心買走了。

在自然田,陳昌江和內蒙牧民分享台灣的環境變遷過程,烏蘭察布盟戈壁艾利合作社的呼格吉勒圖說,「台灣比內蒙先進了4、50年」,台灣早一步經歷過破壞,又回歸到生態友好的生產方式。內蒙古的環境剛開始破壞,若是繼續下去,過了4、50年就像現在的台灣,還是要走回傳統的農業方法。

內蒙古農業大學地理教授海山表示,才到台灣第一天,就已經得到最大的收穫─信心。台灣許多知識青年都在城市裡有過令人羨慕的職業,但他們最後選擇返鄉務農,更表示對環境友善的傳統農法應該被重視,且鄭重的傳承下去。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