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水使者林義傑專訪(一)親眼看見 等待父母來回140公里取水的孩子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Friday, 24 October 2014 10:04
Hits: 1057
作者:曾貞寧、劉恩驛、彭瑞祥

月初走訪了一趟台達電基金會在松菸一號倉庫的「水逐跡」特展,邊聽、邊看著會場裡投射出的震撼畫面,演示著世界另一端民眾在缺水狀態下的「極限」人生;記者從主辦單位口中,得知超跑運動員林義傑親身見證許多缺水現場,之後再也無法冷漠以對,十分積極做水資源教育和推廣,因此很快便約到專訪時間。

不料,一走進林義傑創業地點的會客室,他正招呼著同事拿出杯水來,記者內心一股錯愕,問了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未來是不是會考慮,不要再使用塑膠杯包裝的水呢?」

林義傑坦然的說,這是舉辦比賽留下來的水,贊助商提供的,不用不行,放久會壞掉,也是浪費,所以訪客若沒有帶水,就會拿來招待使用;他自己平常則是用自己的杯子倒水喝,而這個回答也同時傳達了他對環境保護的概念,真誠與善用。

護水使者林義傑專訪(一)親眼看見 等待父母到140公里外取水的孩子

他認為環境的保護,不能矯枉過正,不是不使用,而是你怎麼使用、如何善加利用。就如同一天只有24小時,怎麼好好管理24小時的時間、有效運用,才是重點。所以當我們提到林義傑透過自己極地探險的經驗,深刻體會到水資源的珍貴,開始投入守護水資源的行列時,他謙虛的說:「不敢說我去守護水資源,我不是一個擅長於水資源的守護者,但我會善加利用。」

他也提到,自己在山上路跑時,遇到很多開車上山旅遊的人,覺得跑步的人很妨礙他們,但這是山,不是城市,到底是誰妨礙了誰呢?這現象傳遞了一個訊息,就是環保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是人的觀念的問題。

在撒哈拉  遇見哭泣不已的孩子

在2006、2007年的時候,林義傑和幾個國外的朋友決定去橫越撒哈拉沙漠,他說這不只是挑戰個人,更要挑戰的是,希望讓全世界的人看到非洲水資源的問題,並且去思考怎麼去幫助他們。

林義傑提供

林義傑說:「我們用跑步的方式去橫越撒哈拉沙漠,體會到沙漠的居民如何在沒有水的環境下生活、怎麼找水喝;一開始,我是無感的,直到跑步經過,看到、聽到,那個現場的印象會非常深刻,連喝水都要跟泥巴水一起喝,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卻是這樣生活。」

跑步期間,在某一個極冷的夜晚,他看到一位約7歲的小朋友,蹲坐在撒哈拉沙漠中央,旁邊沒有任何人,只有身旁幾罐破舊不堪,用塑膠桶裝起來的污水,那位小朋友看到他們非常緊張,因為沒見過「外國人」,他哭著不停,驚恐不已。透過當地後勤團隊進行溝通,才了解,這位小朋友的父母親必須徒步來回約140公里去取水,小朋友則得自己一個人在沙漠等待,三天後,父母才會回來。於是,他們將自己約3公升的水給了這小朋友,並且給了一盞小閃燈,希望夜晚的他不會孤獨。

林義傑提到,這些居民不能住在水源地旁邊,因為會有很多昆蟲、蚊蟲及蒼蠅…等等,會傳染很多疾病,所以要遠離水源地居住,而這在我們生活中根本不會發生。一桶水,可能需要花兩天的路程去取水,兩、三天就要再取一次,不像我們有忠孝東路、中山北路...,有路名,那裡是沙漠,可能會迷路,同時那裡也是人們爭相掠奪資源的地區,途中可能會遇到壞人、搶匪。

決戰撒哈拉他說,那感覺會讓你記憶深刻,從那時候他開始體會到,我們很幸福。這個過程也由好萊塢巨星麥特戴蒙、班艾佛列克合資的製片公司斥資,拍攝成紀錄片「決戰撒哈拉」,而「Running the Sahara」這趟極地探險,也讓林義傑的人生價值觀開始有了改變。

徒步穿越世界三大缺水區域  撒哈拉沙漠、絲路與大戈壁

撒哈拉沙漠的經驗,帶給林義傑無比的震撼,所以他開始踏上缺水地區的探險之旅,在2011年組織國際團隊,率領「擁抱絲路」的探險家團隊,完成了10000公里絲綢之路的探險長跑,以喚起所有人對水資源問題的重視。

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水資源的問題,更在2013年決定徒步穿越環境嚴峻、水資源問題嚴重的大戈壁,同時透過影像,紀錄沿途水資源現況,以呼籲更多人正視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在經過了近40天的考驗,他完成全程2,400公里的大戈壁旅程,也是史上首位以跑步方式且在最短時間內徒步穿越世界三大缺水區域的跑者。

林義傑提供

期間,他見聞一位在大雨夜晚被家族趕出部落的媽媽,只因她生下一個唇顎裂的孩子,後來在蒙古的台灣家扶中心的社工人員協助下,安置在一個村落「台灣家扶村」,這裡提供失去父母的兒童、家庭或需要被幫助的蒙古弱勢朋友一個家,並鑿井供村落使用,以及醫療協助等。

他提醒自己,不能忘記這畫面,穿越戈壁,正是希望藉由他自己小小的腳步,帶大家去看世界,瞭解世界角落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知道的故事和環境。

林義傑提供

林義傑表示,拍攝期間最困難的還是深度的問題,拍這樣的議題,故事的深度會影響到最後的呈現跟結局,以及你想陳述什麼。如果時間能更充裕、資金更足夠的話,可以把更多的故事與深度講出來,但因為時間、資金、語言不通及缺乏翻譯人員等問題,所以很難達到期望的深度,因此,那四十天的時間,仍是以跑步為主,故事紀錄為輔。

目前該紀錄片仍在剪接製作中,林義傑提到,雖然正在嘗試剪接片子,但還有很多資訊不完整,畢竟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在做這件事情,很辛苦,另外,也有自己的事業要照顧,所以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1/3,未完待續)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