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巴士穿梭未來

Category: 水新聞 Created: Sunday, 03 August 2014 05:00
Hits: 1930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推動電動公車,除可以降低每天吸柴油巴士廢氣的通勤族健康風險,同步也能真正降低公共運具每公里排碳的二氧化碳。

電動巴士穿梭未來

台灣今年有2條公車路線,或將在公共運輸發展史上留名。一條是在台中行駛台灣大道,擁有號誌優先權的 BRT藍線;另一條則是行駛花蓮太魯閣到東華大學,全數採用電動巴士運輸的「太魯閣客運」。

BRT在許多國家已不是新鮮事,台中市經長久蘊釀與規劃後,雖然前方看似仍有風雨,但總算可以在7月底上路試乘。電動巴士的發展,則是各國爭相競逐的領域,特別是對岸更是以傾國之力,全力扶植清潔車輛產業,也讓電動巴士的發展在台灣,是否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格外引人注目。

部份的台灣城市,已有好幾年政府以示辦計畫的方式,補貼電動公車在少數路線運行。但當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時對外發佈,將柴油廢氣列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所認定的第一級致癌物時,推動進程也開始受到外界關注。政府目前規劃花上200億,在10年內汱換6200輛的柴油公車為電動公車,除了減少公車行駛時的排碳外,也同步降低對民眾健康的危害。

目前國內幾家電動公車業者裏,立凱綠能移動公司生產的電動巴士,已累積約150萬公里的運營經驗,在國內算是相當有經驗的。除了前述「太魯閣客運」外,他們在台北、中壢、桃園、金門等,也已有數十輛電動公車在路上跑。依據立凱綠能公司提供的數據,以目前電動公車的技術,最高時速每小時能達70公里沒有問題,每充飽一顆電池,約可以跑110公里,而一輛公車可帶上4顆電池。此外,一輛電動公車一年約可減少5萬公升的柴油消耗,換算減排量達128噸CO2e,約等同於40輛小車的排碳量。

電動巴士穿梭未來

當前電動巴士發展的主流,是以「換電為主、充電為輔」。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在過去3年,曾推動近4000輛充電公車,但電池卻因在路上頻繁的充放電,導致電池迅速老化,絕大多數充電巴士目前已成報廢狀態。有鑑於此,目前電動公車業者所發展出的抽換電池系統,回到公車總站後只要換5到10分鐘,就可利用機器人將用完的電池作裝填,即可以重新上路,佔地約只需一個貨櫃大小,即可滿足20輛巴士使用。

如果技術已經準備好,接下來就是看政策誘因,是否足夠。立凱綠能移動公司董事長張聖時指出,在大陸、英國與法國,都有所謂 PPP模式,由民間出資、政府背書。他說,此套模式最早是由英國在1931年,籌建地鐵所採用;而目前上海市政府就引進保險公司的游資,以3%的利率貸款給電動車租賃公司,由租賃公司買車、買電池、買交換站,再由擁有路權的客運業者,以8年租期、利潤8%的條件,向租賃公司租電動巴士,政府則出面擔保這條路線一定會跑8年,若是客運業者倒了,國家則會介入經營。

如此一來,政府不但出資甚少,也能使民間游資轉向投資綠能公共建設,政府也能利用租賃方式,以合約要求電池品質,防止業者拿補貼後且製濫造。在台灣政府預算已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張聖時認為,在克服法規的限制後,此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也讓游資減少去炒房或炒股的機會。

推動電動公車,除可以降低每天吸柴油巴士廢氣的通勤族健康風險,同步也能真正降低公共運具每公里排碳的二氧化碳,或許值得政府相關部門加重力道大力推動,而不能只是墨守成規,坐視台灣喪失綠色競爭的契機。

Read more http://e-info.org.tw/node/101138